時間:2013.10.20
行程:7:40台北車站→10:30鹿港天后宮→12:10午餐→13:10城隍廟→三山國王廟→五福大街→九曲巷→14:20鹿港龍山寺→16:00返程→19:30台北車站
姚老師古蹟趴趴走從台北出開始,已經來到彰化囉,
來到彰化重點區域就是在鹿港。俗話說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,也說明了台灣的發展是由南往北,
因此鹿港的開發比台北還早。
最初的開發是從水運開始,鹿港是當時的一大港口,
滄海桑田如今海岸線已經退到很遠的地方。
在鹿港可以看見台灣開發的縮影,不同廟宇顯示出這裡的人口組成,
有移民社會的共同信仰─媽祖,客家族群的三山國王廟,
泉州族群的龍山寺,地區性守護的城隍廟。
天后宮和龍山寺建築及雕龍都是精彩絕倫,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氛圍。
香火鼎盛的天后宮,陣頭進出不斷,香客、觀光客絡繹不絕。
龍山寺顯得清幽不少,坐在廟內的榕樹下聽聽南管的樂聲也是一種享受,
當然絕不能錯過好好欣賞建築藝術,
套句老師說的,在龍山寺裡拿相機的比拿香多。
從山門、前殿、主殿到後殿,無一不是精華中的精華。
三山國王廟和城隍廟相較與天后宮和龍山寺,顯得小而迷你,但也不失風味。
五福大街和九曲巷是兩種不同時代的老街。
九曲巷是未經過都市計畫,居民依照生活所需形成的。
在近海、風大的鹿港,透過彎曲的巷道設計來達到防風的功能,
同時兼具易守難攻的防禦性,
像我們這樣的外人走進九曲巷中,真會摸不清門路。
五福大街原為長興街、泰興街、和興街、福興街、順興街,
昭和九年實施「市區改正」拓建,以RC結構、洗石子、國防色面磚之近代建築取代。
如今的樣貌存在著現代與歷史的交融,
車水馬龍中與新式建築中夾雜著一棟棟1930年代最新款流行的洋房,
是現近社會的老屋。
這些具有時代意義的屋舍,隨著時代發展與屋舍本身的年限而逐漸消失當中。
再過十年,甚至二十年後的鹿港又會是怎樣的光景。
活動花絮:
這次行程竟然有一位搭錯車的夥伴!
他本來要去法鼓山當志工,結果竟然意外上了我們這台鹿港古蹟之旅的巴士,
還跟著我們走完一整天的行程,更難得的是下次他還想繼續參加。
↑鹿港天后宮,建築繪圖是泉州底溪匠派王益順。
↑ 天后宮內八卦藻井,入廟要抬頭,盡是精彩之作
↑三川殿龍堵石雕,為峰前匠派蔣馨匠幫在台顛峰之作,所描述的是張僧繇畫龍點睛的故事。
↑城隍廟,城隍爺是陰間司法審判者
↑城隍廟青斗石雕刻的石獅(道光30年),肌理分明,鬃毛線條流暢
↑城隍廟正殿內上方懸掛著明鏡,象徵明鏡高懸
↑小巧迷你的三山國王廟
↑木製柱礎,可雙手拿起。
↑鹿港龍山寺前殿,七開間兩側有八字牆更顯現出氣勢宏偉。
↑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窗,雙面開光
↑龍山寺前殿的蜘蛛結網藻井,是全台最大的藻井,相當精巧的榫接工法。
↑鹿港龍山寺正殿
↑鹿港龍山寺正殿內,有50根柱子,顯露出莊嚴的氣氛。
↑龍山寺後殿,1923年火災,1938年重建
↑龍山寺在昭和年間重修的後殿,有著日式風格的神龕,原祀玄天上帝,日治時期改奉阿彌陀佛。
更多照片欣賞: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dabbyding/sets/72157636756845833/with/10381566274/
留言列表